三角进攻,也叫三位一体进攻或边线三角进攻。简而言之就是包括进攻方一侧三名球员组成的“三角”和另一侧两名球员在内的进攻体系。三角进攻这一战术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公牛王朝和本世纪初的湖人王朝而名声大噪。尽管这一战术是在先后担任上述两队主教练的菲尔·杰克逊手里发扬光大的, 但是杰克逊并非该战术的创始人。如果追根溯源,将三角进攻引入公牛队的构想来自于杰克逊担任球队主教练时的搭档———助理教练泰克斯·温特,温特对于三角进攻的了解则始于他在南加州大学(USC)时的教练萨姆·巴里, 时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
“三角进攻体系不仅是一项篮球战术,也是一套哲学理论,是经过了思索与提炼、能够帮助球队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的宝贵财富。当球队从防守方转换为进攻方时,确保球员能够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地在对方的半场各就各位。” ———洛杉矶湖人队主教练菲尔·杰克逊
每个球员要间隔4.5米到6 米(这是NBA 球员的标准,高中生间隔的距离则以3.6米到4.5米为宜,大学生则是4.5米到5.4 米), 不论是在强侧(防守球员多的一侧) 还是弱侧(防守球员少的一侧),看上
去都是一个三角形。但是不论后卫、前锋还是中锋,他们的站位并不是固定的,在不破坏三角形的前提下,球员们的站位完全可以交换。一旦站位开始交换,也就是三角进攻开始的时候。
正如杰克逊所言:“对于三角进攻的认识,最大的误区莫过于认为它专为有才华的球员量身定做。三角进攻真正的作用在于帮助那些看起来并不出众的球队增强其在进攻端的实力。”尽管如此,想要成功使用三
角进攻还是需要一些条件的:
1.突破。球员必须能够突破对方的防守,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快攻。
2.拉开。球员之间的间隔距离对于进攻的效果至关重要。菲尔·杰克逊认为, 球员们彼此之间合理的距离应该保持在4.5 米到6米。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看清防守球员的情况,进攻方球员的视野也更加开阔。
4.前场篮板球。投篮不中的时候,球员必须做到足够强硬地争抢篮板,不至于因为进攻未果还让对方快攻反击。就像菲尔·杰克逊所说:“从你抓到前场篮板的一刹那,又一次进攻就开始了。”
三角进攻战术是篮球运动中比较经典的一种战术。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解篮球三角进攻战术,欢迎阅读!
篮球三角进攻战术:图解控卫外切
篮球三角进攻战术:图解分卫切入
篮球运动的主要特点●对抗性:篮球运动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但需要参与者快速奔跑、突然与连续起跳、敏捷反应与力量抗衡 。
●集体性:篮球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技战术能力,以及在比赛中表现出的智慧、胆略、意志、活力与创造力,运动员也必须具备勇敢顽强的斗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
●观赏性:篮球比赛中,可以欣赏到娴熟的运球、巧妙的传球、准确的投篮、机智的抢断、精彩的扣篮和出奇的封盖,再加上攻守交错、对抗变换,从而使比赛双方斗智斗勇,球场形势变化富有戏剧性,能使参与者和观看者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愉悦 。
●趣味性:篮球运动简单易行,趣味性很强,可以因人、因地、因时、因需而异。通过变换各种活动方式,篮球运动更加方便与吸引人们的参与,以达到活跃身心、健身强体的目的,进而提高社会的文明氛围,充实人们业余文化娱乐生活 。
●健身性:人们通过参与篮球运动,既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使个性、自信心、审美情趣、意志力、进取心、自我约束等能力都有很好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团结合作、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道德品质。
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①篮球运动是用手进行的运动,球是圆的,而且运球时不允许打手。
②手拿着球走或者跑都是不允许的;
③运动员可以到场上任何地方,只要不影响和妨碍对方运动员;
④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不允许发生身体接触;
⑤篮圈应该是水平的。
根据这5条基本原则,奈史密斯先生制定出最原始的篮球竞赛规则。最原始的篮球竞赛规则一共有13条。这13条的基本内容是:
1.球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扔球。
2.球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抢、打球,但绝对不能用拳头击球。
3.球员不能带球走。
4.必须用手持球,而不允许用头顶、脚踢球。
5.不允许球员用肩撞、手拉、手推、手打、脚绊等方法来对付另一方的队员。任何队员违反此规则,第一次被认为是犯规,第二次再犯规,就要被强行停止比赛,直到命中一个球后才能重新上场参加比赛。如果有意伤害对方球员,就要取消他参加整个比赛的资格,且不允许替补。
6.用拳击球就是违反第3条和第4条规则。
7.如果任何一方连续犯规3次,就要算对方命中一球。连续犯规的意思是指:在一段时间里,对方队员未发生犯规,而本方队员接连发生犯规。
8.如果防守者没有触到球或干扰球,当球投入篮内并停留在篮里就算中篮。如果球停在篮筐上,而对方队员触动了篮筐,也算命中一球。
9.当球出界,球将由第一个接触球者扔进场内。若有争论,裁判员将球扔进场内。掷界外球允许5秒钟,如果超过5秒钟,球判给对方。
10.主裁判员是球员的裁判,他有权吹犯规,不过,裁判如果包庇那队,就会撤销执照。当某队连续3次犯规,他将通知副裁判员。他有权宣布取消某队员的比赛资格。
11.副裁判员是球员的裁判,他可决定什么时候球在比赛中,并要计时、决定球的命中、记录命中的球数以及承担通常裁判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12.比赛在两个 20分钟内进行,中间休息5分钟。
13.球命中最多的一方获胜,如果平局,经双方队长的同意,比赛可延至再命中一球为止。
这原始的13条篮球竞赛规则,虽然不系统,不完整,有些条文还不够明确,但对初期篮球运动的发展起著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成为现代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规则就显得更加重要,它要求严格、科学、系统地管理篮球竞赛规则。
三角进攻是由一侧的组成一个三角的三名队员和另一侧的“两人游戏”所组成的。它不像那些固定的套路,在进攻中充满着自由的移动。根据不同的防守,三角进攻会有各种各样的应对方式,按照老温特的话就是“read and react(解读并反应)”。
不过三角进攻又不是完全的自由进攻,它是一个要求精密间距和站位的结构体系。每一个运动员都必须了解球场上的每个位置。而我们是永远没有办法了解三角进攻所有的战术变化的。
一、建立三角:
三角进攻由一个1-2-2站位开始,其中每个队员的间距为15英尺(约4.5米)。这个距离可以拉空对方的防守,而且防止包夹的出现,同时有利于简洁的传球从而减少被对方抢断的危险。
这里有很多种组成进攻三角的方式
既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里侧切入到底角
也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外侧切入到底角
三角进攻同样允许后卫占据低位。那样又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组成进攻三角。例如:控球后卫将球传给小前锋,然后中锋(5)拉出到底角,让攻击后卫移动到低位。
还有一种选择可以通过运球获得进攻三角,就像下图控球后卫运球到小前锋的位置,而小前锋移动到底角,这样他们就和中锋组成了一个进攻三角。
二、运转三角进攻:
一旦进攻三角得以建立(我们以控球后卫切入到底角为例),那么一条由球(小前锋)、进攻轴心(中锋)和篮筐组成的“战线”就形成了。这样就使防守中锋的对方队员,必须待在篮筐与中锋之间。只要那条“战线”存在他就无法离开。
一旦这种局面形成,人们就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将球传入内线低位的通道就此打开,小前锋可以轻松的将球传入内线或者说“喂”给中锋。
请看下面的两副战术图。中锋的防守者为了防止球进入内线或者传给中锋,他就必须站在中锋得同侧或者实行绕前。如果他绕前,那他就丢掉了他在篮筐和中锋之间的位置,是中锋获得了通过高调球。
或者同侧的快速传球直接面对篮框的机会
如果我们想要展示三角进攻中进攻发起的传球和选择的重要性,估计我们将会在战术板上演练一整天。与其他一些进攻战术相比,三角进攻拥有数不清的将球传入“三角点(进攻轴心)”的方法。所以,要想防守或者破坏三角进攻将是非常困难的。
恰当的位置间距使低位拿球的机会大增,并且创造出一对一的机会。同样,三角进攻中的任何一个球员都可以帮助队友得到空位出手的机会。
下面是低位接球后的其他进攻选择:
1、低位挡拆:
当小前锋将球传给内线,就去为控球后卫作掩护,让他获得直接接中锋回传的机会。
2、移动掩护:
小前锋将球传入内线后,就移动到另一侧为大前锋(4)作掩护让他有机会摆脱防守队员。而这时控球后卫则可以寻找底线突破的后门。
3、球传到底角:
这种选择从小前锋将球传到底角的控球后卫开始,球传出之后小前锋利用中锋的掩护切入,如果有机会控球后卫就可以从后面将球传入。
如果小前锋没能甩开防守,那么控球后卫就可以利用中锋的掩护直接运球上篮
三、在三角进攻中弱侧也有大量的进攻机会。
1、高调后门:
如果中锋没有接球的机会,大前锋就可以快速向有球一侧移动,如果对方防守队员为防止接球移动到球与大前锋之间,那么大前锋就可以通过变向,转而向篮下移动,然后接高调球上篮得分。
2、夹角位置:
另一种进攻选择是将球回传给攻击后卫,然后将球传到夹角位置也就是弱侧的肘部(罚球弧与罚球线的结合部)。这种战术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攻击后卫利用大前锋的掩护切入;另一种是控球后卫利用中锋和小前锋的双人掩护移动到夹角位置,然后接攻击后卫的传球,获得空位出手。
3、掩护突破:
这就是攻击后卫依靠大前锋的掩护运球切入篮下
4、攻击后卫的后门:
当攻击后卫接球路线被阻断,大前锋迅速移动去接小前锋的传球,另一边攻击后卫就可以得到直接上篮的“后门”机会,当然大前锋的传球质量非常重要。
三角进攻战术的每一个变化都告诉我们,传球、运球和投篮这些基本技术的运用是战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于三角进攻
湖人队的三角战术(triangle offense)、国王队的普林斯顿进攻(princeton offense)都是由挡切战术(motion offense)衍生而来,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三角战术于Phil Jackson在1995所出版的「公牛王朝」书籍里界定的原则为:
一、持球员必需要切入、传球、投篮等三种威胁来突破防守。
二、攻势必需涵盖整个半场。
三、进攻要有空间(space)原则。
四、攻势应确定球员与球是同一目标(寻求空档或攻篮)迈进。
五、每次投篮,其它球员应有进攻篮板、预防快攻的妥善布阵。
六、每次传导球的准备攻击,都会制造防守方无法兼顾的空档。
七、攻势应针对球员特性来设计。
三角战术的理论,并不是掩护走位(pick & roll,挡拆)而已,空间原则、单打能力、传球观念与技巧、空手走位能力、空手和空手掩护后走位能力与观念等等,才是三角的要意
三角进攻是一种篮球战术,是一个要求精密间距和站位的结构体系。
三角进攻内容如下:
由一个1-2-2站位开始,其中每个队员的间距为15英尺(约4.5米)。这个距离可以拉空对方的防守,而且防止包夹的出现,同时有利于简洁的传球从而减少被对方抢断的危险。
这里有很多种组成进攻三角的方式
既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
里侧切入到底角
也可以由控球后卫(1)将球传给小前锋(3),然后从外侧切入到底角
三角进攻同样允许后卫占据低位。那样又有几种不同的方式组成进攻三角。例如:控球后卫将球传给小前锋,然后中锋(5)拉出到底角,让攻击后卫移动到低位。
还有一种选择可以通过运球获得进攻三角,就像下图控球后卫运球到小前锋的位置,而小前锋移动到底角,这样他们就和中锋组成了一个进攻三角。
三角进攻的创始人是温特大学时的教练Sam Barry,核心就是三角进攻。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在篮球三角进攻战术中,分卫切入如下图所示:
在控卫 ① 向翼位的 ③ 传球后 , 分卫 ② 移动到底角形成边线三角。 ① 随后移动到弱侧和 ④ 形成二人进攻。在此过程中,就会形成如下的低位掩护。
低位掩护:
如上图所示,如果内线球员 O5 在弱侧落位后,弱侧的翼位 O4 可以选择借助 O5 在低位做的掩护移动到强侧的低位,和切过三角的分卫、控球的 O3 形成边线三角。而 O5 和 O1 在弱侧形成二人进攻。
篮球三角战术讲解:
湖人队的三角战术triangle offense、国王队的普林斯顿进攻princeton offense都是由挡拆战术motion offense衍生而来,这是众所周知的。
而三角战术于Phil Jackson在1995所出版的「公牛王朝」书籍里界定的原则为:
一、持球员必需要切入、传球、投篮等三种威胁来突破防守。
二、攻势必需涵盖整个半场。
三、进攻要有空间space原则。
四、攻势应确定球员与球是同一目标寻求空档或攻篮迈进。
五、每次投篮,其它球员应有进攻篮板、预防快攻的妥善布阵。
六、每次传导球的准备攻击,都会制造防守方无法兼顾的空档。
七、攻势应针对球员特性来设计。
三角战术的理论,并不是掩护走位pick & roll,挡拆而已,空间原则、单打能力、传球观念与技巧、空手走位能力、空手和空手掩护后走位能力与观念等等,才是三角的要意
关于普林斯顿\三角进攻,很多筒子认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果比较国王时期与90年代的公牛确实有些地方看起来很象。但偶还是认为三角进攻与普林斯顿的差别是巨大的。试胡说几段:
一,进攻发起者的球权
三角进攻顾名思义就是在进攻中通过跑位构成一个一个三角,这种三角的构成到完成攻击大致有几个情形:
A,参与进攻者通过传递找到最适合攻击的一角完成攻击,这是通过球的轮转带动人的轮转。
B,进攻发起者持球推进,其他构成三角的队友跑动接应以使对方分散防守,由持球者完成进攻,这也是三角,不过只出现了跑位,没有出现有球接触。
C,进攻发起者持球推进,其他构成三角的队友跑动接应,由持球者通过转移球明确攻击终结者。
大致应当主要是这三种情形,通过这三种情形可以看出,三角进攻的进攻发起者可以通过传递也可以通过持球来掌握或分配球权,就是说在三角进攻中不存在一定要传递的问题,有明确的持球人和接应路线,并不排斥控球,甚至长时间控球,这一点与普林斯顿是很不一样的。
普林斯顿讲究一定要传,球权一定要很平均,每个人的理念里要有多为别人传一次球。普林斯顿体系认为如果在30秒或24秒内,多次传球的效率高于持球运动寻找突破口的效率,简单点说就是球比人跑得快。所以除非是进攻的终结者,普林斯顿通常排斥比较多的控球。
下面引用最近介绍普林斯顿的一篇文章中的话:
Jay Wright说:“我们没有采用普林斯顿进攻是出于一种选择。是基于我们球员风格考虑的结果。如果贯彻普林斯顿进攻体系,你需要那些家伙们非常好的传接球,投篮并要对普林斯顿进攻有一个很好的理解。我们现在的球员更擅长的是运球,很好的推进和进行很个人化的比赛。许多的球员都有不错的一对一的能力。在普林斯顿进攻体系里,你需要一个球员懂得如何不持球就可以打败对手并要善于寻找队友的位置。这些球员都要变成传球好手和投篮好手。”
从对普林斯顿很了解的教练口中偶们已经可以知道对于习惯上的控球者普林斯顿是排斥的,因此在直观上偶们很容易看出三角进攻与普林斯顿大的原则性差异。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呢?这就是---------
二,进攻的思想
三角进攻是一种典型的边缘数学产物,2点构成一条线,不在一线内的3点构成一个面,所以三角是最简洁的面构图方式。三角进攻和普林斯顿都是篮球里比较难的球队体系,但相对来说球队掌握三角进攻要比普林斯顿快得多,因为三角进攻只有三角内的你我他,要不你要不我要不他,反正总有一个要攻的,只是选择最恰当的人选。而普林斯顿要不停的传,经过12345甚至还要再来一遍,所以攻击的选择要远比三角进攻不好确定。因此偶认为三角进攻比普林斯顿在进攻上更明确简洁。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不同的样式呢?偶认为根源在于产生的思想基石不同。三角进攻象一个三棱锥,它的作用而且是唯一的作用就是撕开哪怕最坚固的防守,它的选则性只是哪个尖伸出去硬碰硬的问题。而普林斯顿象一把竹扇平平的铺开,呼哒呼哒的扇起来,扇着干什么呢?还是引用那篇文章里很形象的一段话:“Carril的理论就是让对手保持对你的注意直到他们厌烦。跑动,跑动,跑动,直到对手的防守露出破绽。”
但是这里偶就有一个担心,如果人家防守很稳定.不乱或者脑子跟不上你们普林斯顿的忽悠怎么办呢?在看过的普林斯顿资料里没说,大概偶想需要继续跑动跑动跑动,传球传球传球吧?
而普林斯顿出身高中级别,偶认为即使天才如乔丹,科比之流在高中联赛里一场出几个漏勺也是在所难免的,况且不说要一茬齐都个顶个厉害的高中球队听起来有点晕,所以这个级别以及稍高级别的比赛里普林斯顿可以横扫。偶认为这2种体系的出身决定了目前他们取得的成绩的差异。当然现在这两种体系都存在着弱点,但三角进攻的弱点是由于联盟规则的变化,一对一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了,很多时候人家根本不跟你一对一,二干一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你可以对付当面的防守者,你还必须能对付协防,要主动得到一个好攻击更难了。这是三角的困境。普林斯顿的困境在于从来都依靠机会的把握,从来都需要在对方不断变换的防守阵型中寻找缝隙,要得到一个对方的破绽当然更难了,所以偶们看到从普林斯顿进入NBA联盟,到现在总冠军里没有它的身影,目前在打的篮网,黄蜂等也就是比那些烂队好一些而已,为什么呢?偶个人觉得,如果有比较说得过去的攻击力,即使生硬的去寻找强攻的机会,它的效果多少还是应当比华丽的捡漏要好的多。那么就说说球星的作用------------
三,球队的组成与球星的作用
三角进攻与普林斯顿都压制超级球星的个人作用。乔丹就认为三角进攻压制了他的个人能力,但他仍然通过禅师告诉老温特,只有三角进攻他们才能拿总冠军。因为三角进攻压制的不是球星的出手和球权,而是你该不该在这个回合成为最后的终结者。并不是每一个球都要乔丹,皮彭,科比,沙克来打,还可以是哈玻,库科奇,郎利,小鱼,福克斯,奥多姆,甚至拉德马诺维奇,夸梅。这是由你和队友当时面对的情况决定的。
从比较成功的三角进攻总冠军团队看,三角进攻需要在场上有两个极其稳定的得分点,至少一个可以支援的点,剩下两个比较蓝领一些的点,但也不是绝对没有攻击力。这两个比较蓝的点之一与3个可以得分的点之二构成三角,这样防守者就永远苦于判断究竟谁会打将过来,这就是防守三角进攻最常遇到的难题。目前三角进攻的式微是因为现在的湖人除了科比很难找到常在的第二点,那个支援就更经常失踪了,所以主要防科比,哪怕3个人上去,剩下的保护科比分球的线路就可以了,人员不整,无兄弟不三角,这是最大的劣势,如果湖人有2个绝对强点,比如象火箭一样,那么他们开发出一个可以支援的第3点速度要比别的队快得多.当然从F4那年的情况看虽然他们有稳定的3点(手套不能融入三角之中),但威力比没有联防的时候已经稍减,偶们现在不要纠缠场外的那些陈芝麻烂谷子,单说对场上的印象。这就是说从三角进攻来看,2+X或3+X就可以形成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团队。
好了,偶知道谁适合普林斯顿了,萨伯尼斯,张伯伦(奥拉朱旺勉强合格),皮蓬,乔丹或科比,基德或魔术,这些人比国王的普林斯顿人马更适合普林斯顿要求,这套人马大概可以拿总冠军。但是话说回来了,这些人还需要捡漏吗?还需要如普林斯顿者新的Owls的教练认为普林斯顿体系有一个无意的分心。“采用普林斯顿体系比赛的一个额外益处就是反对者花费了根多精力在如何应对它们上面。你会忘了你自己而担心很多东西。然后你不会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在你的比赛里。”这些人在一起还需要这个吗?恐怕只要能使球星们都出力打球的教练已经足够了,什么体系在这些人的球队里重要吗?他们甚至都可以无视发挥强点的三角进攻,反倒要靠执着于使对方犯错误和分心的普林斯顿?当偶摆出一套绝对符合普林斯顿要求的阵容时,偶突然发现,偶不知道再如何评论这个体系了,也许它的作用只是使比赛更容易。当然,如果连这都做不到的话。。。。。。不要忘了它居然需要至少5个这样的人,太恐怖鸟
能破解。
1、保罗落位后,不要持球,保持运球且要保持“三威胁”。
也就是说运球动作可以随时衔接投篮、运球突破、传球,这样能增加防守队员库里的防守难度,当你的防守者无法预估你的动作意图时,他会根据常规的防守策略主防突破次防投篮,对于传球的防守为最松懈。
2、观察进攻队员、防守队员的位置。

3、传球时机
以下情况同时符合时传球:
A. 掩护成功,哈登摆脱对位防守人汤姆森的盯防。
B. 传球路线上没有防守队员的防守。
C. 哈登已做好接球准备。

4、传球方式:平传,球的运行速度要快,球的运行高度以接球人胸口距地高度为准。这样的好处是接球队员可以接球后无需调整,直接可以衔接投篮动作。
三、掩护队员卡佩拉的视角解析

1、掩护时机,进攻、防守队员已落位,被挡的队员汤姆森处于固定点时,上前掩护。
2、掩护位置:站定位置与要“挡”的目标汤姆森之间保持0.5米的距离。
3、掩护角度:掩护人卡佩拉与被“挡”人汤姆森所站角度成90度垂直角,角度不足的话起不到掩护延误的效果。

4、掩护原则:掩护形成之前,被挡人汤姆森能够看见掩护队员卡佩拉。掩护位置站定后,掩护的过程中,掩护人卡佩拉不允许移动,不可通过移动阻挡防守队员汤姆森延掩护队员身边挤过或绕过。
5、掩护后,转身向篮下切入,带走防守人格林,使进攻人哈登不会被格林的协防影响进攻节奏。

四、攻击队员哈登的视角解析
1、启动时机:掩护人卡佩拉已占据掩护位置,且双脚已经站定。
2、跑动线路:沿掩护队员的左侧加速前进,紧贴掩护队员,与掩护队员交错的瞬间采用侧身跑动,以达到与掩护队员零距离。为了达到摆脱防守人的目的,跑过掩护人后需要再次加速变向,进一步拉开和防守人的距离,赢得进攻空间。

3、接球:通过掩护队员后,看向持球人保罗,示意保罗已经做好接球准备。可以预判接球点,提前减速、半转身调整身体重心,做到接球后可马上衔接投篮动作的准备。
4、判断攻击手段
接到球前的0.25秒,观察防守人的状态:
A. 与掩护队员对位的格林没有抢前补防,防守哈登的汤姆森由于采用挤过掩护,被拉开一段距离,正全力回追,此时可以投篮假动作,点飞防守队员后从容出手。

B. 格林没有补防,汤姆森采用挤过掩护,正减速向哈登追防,此时对方防守没有完全失去位置,可做突破假动作后投篮。
C. 格林没有补防,汤姆森追防不及时,此时果断选择投篮。

D. 格林补防,哈登选择突破或者传球,这种情况的战术变化很多,会在下期为大家详解。
五、无球掩护配合的要点
1、传球质量
传球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决定接球人哈登的动作串联。务必使哈登在接到球的瞬间便可完成技术动作,无需再做多余的调整。

2、传球队员的观察能力
战术执行的是否成功?防守方如何应对?我方进攻队员如何应对?这些都是传球人保罗在传球前的0.25秒综合各种条件,判断出来的最合理的出球线路。

3、掩护队员的位置感
掩护队员卡佩拉选择掩护位置和角度时,需要充分预判到己方进攻队员哈登的最优行进路线和防守方汤姆森落位时的位置,这样才能大大提升掩护的质量。

4、掩护队员的应变能力
说到应变能力,其实也可以说是阅读比赛的能力,这个简单的战术板上所画出的战术,也只是在防守和进攻都满足了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做出的最优解。

一旦防守方改变了应对策略,如原本防守卡佩拉的格林与汤姆森换防,改为防守哈登,此时哈登强行投篮,并不是最合理的打法,此时就需要掩护队员根据当时的站位做出调整,比如说顺势切入篮下,或者拉开进攻空间,为哈登制造1打1的突破空间。

5、跑位队员的投射能力
这个战术最大的威胁性就在于拉开了空当,接球队员可以直接完成投篮。如果接球的队员不具备投篮能力,防守方不会积极的追防,甚至会放投。

如果放空投篮,进攻队员不选择投篮的话,防守方将减少很多压,进一步收缩防守,增加了其他的队员面对的防守压力。
6、跑位队员的全面能力
如果跑位队员具备投篮、突破、传球等3项能力后,会让战术更加的多变和立体,让防守方顾此失彼。突破了一层防守后,便能带动全队撕破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