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停止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原因是保护水下生态环境和文物遗址:抚仙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古城位于抚仙湖底,据考古学家研究,这里的古城有可能是古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古城被认为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近年来水下考古等探寻活动与环保之间发生了冲突,更改了水下生态环境和水质,也会造成文物遗址的损坏
因此,国家为了保护水下生态环境和文物遗址,和避免继续的伤害,决定停止对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开发和探寻,以保护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文物遗址
1、抚仙湖下真的有座古城吗?2、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发现后,专家经过反复解读,得出什么结论3、“水鬼”深潜抚仙湖,意外发现湖底千年古城,比庞贝古城还大一倍4、抚仙湖探奇,寻访水下古城埋藏2000多年的秘密5、抚仙湖下真的有座古城吗抚仙湖下真的有座古城吗?
真的有。
澄江抚仙湖水下古城,是神秘的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位于云南玉溪。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水鬼的潜水爱好者———耿卫,在抚仙湖潜水时的一个惊人发现,让抚仙湖显得更加疑云重重。他发现在湖底有大量的人工建筑遗迹,遗迹的规模之大令人称奇。
潜水器进入遗址所在的水域,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散落在湖底的形状规整的石块。随着潜水器的推进,专家们在声纳显示器上发现了一堵南北走向的石墙。与此同时,考古队的潜水员在遗址的浅水域发现了一条石板铺就的类似于街道的建筑物。潜水员在通过一段开阔的平地以后,一座气势雄伟的带有台阶的高台式建筑映入眼帘,踏着布满青苔的石板拾阶而上,这座建筑曾经散发出的那种庄严、神圣感依然历历在目。
据初步考证,这是一座2000前的古城,很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根据抚仙湖周围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研究表明,当时的古滇国青铜文化已经比较发达,这次通过对水下古城的考古研究,对揭开古滇国兴衰之迷将提供重要依据。
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发现后,专家经过反复解读,得出什么结论
云南抚仙湖位于玉溪市,其湖面海拔高度为1700多米,面积为200多平方公里,湖水最深达到158米。由于其水量充沛,被列为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
抚仙湖不光水量大,它的水质非常好,由于清澈见底,晶莹剔透,因此又有“琉璃万顷”的美誉。
关于抚仙湖的传说,就更加多了。尤其是在2005年,有人披露了抚仙湖水下的古城后,又给美丽的抚仙湖添加了一层神秘的外衣。那么,这个水下古城是怎么被发现的呢?那里掩藏着人类历史上的什么秘密呢?
这就要说到最先发现古城的耿卫了。
耿卫是一名专业的潜水爱好者,由于他在潜水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在当地还得了个“水鬼”的外号。
由于经常在抚仙湖潜水,耿卫对抚仙湖的水下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当他在东北岸一带的水域潜水时,发现了许多奇怪的迹像。
据耿卫说,他第一次潜入水底后,看到了一些大而长的石条、石板及许多完整的石料等。尽管这些石料和石条上都覆盖了厚厚的青苔,但是从轮廓上还是能看出,这绝对不是天然形成的迹像。
再加上抚仙湖里多是淤积的泥沙为底,所以耿卫第一时间认为,他所看到的巨大的石条和石板等,一定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此后,带着好奇,耿卫又多次潜入水底,对那些高大的建筑和石板铺成的道路等进行探测和拍摄。最终,他推测他所见到的,应该是一座消失的古城。
为此,他在潜水38次后,将他掌握的资料和照片进行整理,然后以报告的形式,递交给云南省相关部门和专家,希望他们能解答让他好奇了两年之久的水下秘密。
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没有怠慢,立即组织水下考古队,对抚仙湖水底的古城进行了进一步考古发掘。
经过对水下建筑的探测,最终考古队得出了较为全面的情况。
这座水下古城,有8座用石条等建起来的高大建筑群。其中尤以20米高,类似金字塔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
此外,还有个类似罗马斗兽场的巨大平台。其宽度差不多有63米,底座则高达21米。
除此外,以石板铺就的道路,亦有7米宽,其长度约在300米左右。
在这些建筑上,水下考古队经过仔细检查,还发现了一些造型极为抽象的图案。比如象征太阳的“人面图案”,还有3条横线等图案。这些图案非常抽象,具体代表什么,还不能马上下结论。
随着水下古城的消息扩散开后,关于它的谜团也越来越多。
有人说,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抚仙湖的能见度非常高,站在高处往下看,能够看到水下的建筑轮廓。
也有潜水员声称,抚仙湖水下有着大片的尸阵。那些尸体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倒在水下,而是像活人一样站立在水下。男人呈前倾的姿态,女人则向后仰。受水流的影响,尸体会随之摆动,形似活人。
当地捕鱼老人也曾提到,夜间他们曾划船在湖中捕鱼,看到湖中冒出金色圆盘一样的东西,随之就消失不见了。
关于抚仙湖的奇怪之说越来越多,但是水下古城,依然是大家最希望解开的谜团。
专家们试图多方寻找答案。起初他们认为,这里应该是沉入水底的古滇国遗址。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推测,是来源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
据说,战国时期,楚王为了扩大势力及地盘,曾派大将庄_率兵攻打西南。
庄_先后降服了不少少数民族,夺取了黔中郡和巴郡等地,一直打到滇池边上,才准备收兵回朝。可就在他准备班师回朝时,强大的秦国却打得楚国几乎要灭国。在没有办法回到母国的情况下,庄_见滇池一带水土肥沃,环境优美,索性在这里称王建国,这就是古滇国的由来。
关于古滇国的记载,一直延续到汉朝。随着郡县制的实行,古滇国的势力日渐衰微,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但是,很快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汉代的城池,多为土木结构,而非巨大的条石等。
另外,也有专家根据当地县志记载,认为也可能是历史上消失的俞元城。
然而俞元城始建于西汉时期,消失在隋唐时期。显然,当时的城市结构也早就脱离了用石材做为建筑。另外,从抚仙湖周边发现的青铜器上,也没有发现和湖底古城中的图案相符的图案。
所以,经过谨慎的鉴别后,专家们最终还是没能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不过,水下古城的发现,还是让专家们激动万分。显然,沉入水下的是一段几千年前不为人知的古文明。想要揭开它的面纱,虽然目前还不具备更全面的条件。但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在不久的未来,一定能解开水下古城之谜。
(参考史料:《抚仙湖水下古城》
“水鬼”深潜抚仙湖,意外发现湖底千年古城,比庞贝古城还大一倍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1992年的一天,被称为“水鬼”的专业潜水爱好者耿卫,正在抚仙湖东北岸附近水域潜水。突然,他的脚踢到水底一块坚硬的物体,出于专业潜水员的敏感,他决定游过去一探究竟。
这一看可不得了,眼前的景象让耿卫异常惊奇,因为根据自己多年的潜水经验,这抚仙湖底的常规地貌,应该是以淤泥和泥沙沉积为主,而这一带却出现很多大块堆积的石料,在这些石板石柱等石料上,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青苔。
耿卫觉得匪夷所思,而再接下来的发现,更是让他目瞪口呆。耿卫继续往堆积石块的水域观察,他发现,那些巨大的石块,都是非常规整的石料,基本都是1.2米乘1.2米的大小,形状也较为规整,都是方方正正,整齐堆砌成高台状,那么,这些石块高台究竟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堆砌的呢?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耿卫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多次潜入该水域进行探测。经过仔细观察后,耿卫发现,抚仙湖水底的这些石块高台上,拨开青苔后,可以发现一些非常明显的人工雕琢的痕迹。而从这些厚厚的青苔,又可以推测出,它们已经沉寂湖底千百年的岁月。
那么,抚仙湖的湖底深处,为何会出现这些巨型石料,它们究竟是什么建筑?这些人工建筑又来自哪个历史时期,是由什么人建造的?最终又为何沉入湖底呢?带着种种疑团,耿卫想起了当地流传的,一个关于抚仙湖的神秘古老传说。
据说,在云南澄江县,每当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时候,居住在这块的老百姓,站在附近的山上,偶尔可以透过抚仙湖的水面,看到抚仙湖水底有古城墙基若隐若现的浮光水影,但是,由于湖水太深,人们却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能够证明抚仙湖水底是否有一座神秘古城。
耿卫兴奋地思考着,难道自己发现的这些水底人工建筑,就是传说中抚仙湖湖底的神秘古城吗?为了进一步探明真相,耿卫又先后38次潜入湖底进行探测,并拍摄了大量的水下影视资料,并整理成一份专题报告,向有关部门作了汇报。
为了揭开抚仙湖水底古城的谜团,2001年夏,中国水下考古队正式进驻抚仙湖,开始了对抚仙湖水底古城的第一次水下考古。考古专家们潜入湖底,他们根据这些水底石块上附着的贝壳、陶器等东西,初步推测这座水下古建筑遗迹的年代,大致在1750年左右的年代范围。古城的遗址范围,甚至比著名的庞贝古城还大将近一倍,而水域深处的考古发现,更是让人不寒而栗。下篇文章将继续为您解密。
抚仙湖探奇,寻访水下古城埋藏2000多年的秘密
在云南省澄江县城的凤山公园,有一座名为抚仙的雕塑,雕塑上有这样的记载,"传说天上有石、肖二仙,因慕'澄江海'的清澈明净,驾云来到湖边,被这瑰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以至流连忘返。久之,二仙搭手抚肩化为山石,抚仙湖也因此得名"。
抚仙湖是高原断线湖泊,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距昆明60多公里,湖容积为206.18亿立方米,为云南省第三大湖,湖水最深处为155米,是我国除天池外的第二深水湖泊。
抚仙湖三面环山,湖面北部宽而深,南部狭而浅,中部细长,似如葫芦,湖底多是岩石暗礁,起伏很大。
对于抚仙湖的探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1992年,生活在抚仙湖当地的职业潜水员耿卫,在水下发现了成堆的石块,为弄清原因,后来他又携带水下摄像机,对水下景观进行了拍摄。
拍摄录像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极大兴趣,认为这些水底建筑有明显的人为加工过的痕迹。
鉴于此发现的重大意义,2001年,考古人员在抚仙湖进行了我国首次湖泊水下考古。
抚仙湖的水下遗址主要集中在湖的东北部区域,这是考古探测的重点。
在水深15米处,发现了一堵长约60米,高约2米,呈正南北向的石墙,石墙下有散落的石块,石料多为大青石和石灰石,这片区域还有石块堆砌的石道,石料大小不一,大的约60~70厘米,小的约20~30厘米,每个石块上都有一两面是平整的,有明显的人工加工痕迹。
历史地理学家于希贤教授认为,这种建筑特点带有当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风格,类似城市里的居民居住区。
通过大约40米的开阔平地以后,还发现了一座带有台阶的高台式建筑,这片区域较之前的区域要小,但是这里的石料明显大而厚,其中还有20-30米长的石墙,2-3米宽的石板等,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修造的十分平整精细,有的还凿有圆洞或石槽,所有散落的石块也都排列有序。
这个区域内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两旁则建有大型的建筑物,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或者是寺庙及祭坛。
绕过一道长200多米,宽9米的石质城墙后,又是一片建筑区域,该片区域建筑物的规模、数量、体积和石块的加工程度,都远不如前两个区域,大概就是平民区了。
到2005年年底,近几年的水下考古工作,已经探明抚仙湖古城遗址面积达2.4平方公里,分布在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公里的水域中,主要建筑共有八个,其中两座高大阶梯状建筑和一座圆形建筑最为重要。
两座阶梯状建筑中,一座高为16米,分3层,底层宽60米,中层宽32米,顶层宽18米,这座建筑的台阶非常整齐对称。
另一座阶梯状建筑,则分为上下五层,每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第一级大台阶则从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整座建筑高21米,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逐层递减,第五层宽27米,三、四层倒塌严重,无法计算。
这种构造非常类似于中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
此外,在这两座建筑中间,还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石板上面有各种几何图案。
在另外一个建筑区发现了一座圆形建筑,其底部直径为37米,北面倒塌的比较严重,东北面有个缺口,南面偏高,依稀还可以辨别出台阶,类似于古罗马的斗兽场。
这种台阶式建筑的图案曾在一些青铜器上出现过,有这种图案的青铜器是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属于古滇国时期的物品,更令人惊奇的是,一些刻画在青铜扣饰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图案,几乎与水下发现的圆形建筑形式一模一样。青铜器上的环形台青石建筑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有十余人,第二层有三、四个人,坐在台阶上观看斗牛或者其他表演,因此有专家认为该圆形建筑是古代的娱乐设施或体育场,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如果这种建筑作为古代的娱乐设施,未免过于奢华,不切实际。
在抚仙湖水比较浅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还可以看到直径约8~15厘米的孔洞,与在水下建筑上发现的一些孔洞类似,如果把这些孔洞插上木桩,再用绳子连接起来,会形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这非常符合干栏式建筑的基础,所谓干栏式建筑,就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层悬空,然后在修墙而形成的建筑,这是古滇国建筑的主要形式。
从水下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和石料雕凿工艺来看,湖底的建筑群与滇中发现的古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年代,即距今大约2000年前。
这为古滇王国的存在提供了有利佐证,并且据史料记载,公元110年的东汉时期,这片区域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那么水下古城有可能就是在这次地震时沉没的。
这座水底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没被发现的古滇国都?它的陷落是由于灾变还是因湖水上涨而导致的?陷落的确切年代是什么时候?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考古证实。
“庄_入滇”,这是一个关于古滇国历史的故事,战国时代,群雄逐鹿,楚国作为南方大国也不甘示弱,他在逐鹿中原的同时,还把霸业大旗伸向了西南。
楚威王时期,大将军庄_,开始带兵出征西南各地,庄_是苗人的后羿,勇武善战,在一个黄昏,楚国的大军跋涉千里来到滇池,一场场激烈的厮杀以后,滇池之畔的大小部落尽归楚国,将军庄_的威名也响彻了云南,但是,就在他准备凯旋而归的时候,秦国也开始南倾,恰好切断了他的归途。无奈之下,庄_只好带领将士重又返回滇池,在那里生活下来。
他们逐渐适应了当地的风俗,还与当地人民一起从事农、牧、渔、纺织,并经营采矿,庄_,史称滇王。
到了汉武帝时代,中央王朝把滇国所在区域设为益州郡,下辖24个县,滇王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
古滇文明逐渐衰弱,融入中原文明,但由于历史记载的不足,古滇国的消失,至今还是个不解之谜。
注: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抚仙湖下真的有座古城吗
神秘的抚仙湖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位于云南玉溪。
一个被当地人称为水鬼的潜水爱好者———耿卫,在抚仙湖潜水时的一个惊人发现,让抚仙湖显得更加疑云重重。
他发现在湖底有大量的人工建筑遗迹,遗迹的规模之大令人称奇。
惊人发现
2000年11月13日,云南的权威报纸《春城晚报》发表了《抚仙湖里有古城?》,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二级潜水教练耿卫和职业摄影测量员贺杰的发现,使这个小城一时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世界从此知道了中国有个澄江、澄江有个抚仙湖、抚仙湖水下有一座古城,形成一股“水下古城”热!
发现经过耿卫,一个从小就在湖边长大的年轻人,一名专业潜水员,因为天生水性极好被人称作“水鬼”。
在一次潜水的过程中,抚仙湖东北岸的一大片水域下面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耿卫告诉记者:“我第一次潜下去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垒积的大石料,包括石板、石条,上面有非常厚的青苔。”出于潜水员特有的敏感,这个现象令耿卫非常奇怪,因为通过多年的潜水观察,抚仙湖底的地貌主要是以淤积的泥沙为主,怎么会在这个区域突然出现大量的散落石块呢?再接下来的发现更是让耿卫惊讶不已。
耿卫说:“那些建筑都是高台式的,堆积都是一些非常大的石块,非常规整,一米二乘一米二,这种方方正正的石头,随处可见。”这些石头是浑然天成,还是人工所建呢?好奇心驱使着耿卫决定探个究竟。
在进行仔细的观察后他发现,这些石头人工痕迹非常明显。
在随后的几次探测中耿卫认为,从这些静躺在水底建筑石料上附着的厚厚的青苔来看,这些水下建筑的年代非常的久远,那么这些水下建筑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到水里来的呢?满腹狐疑的耿卫不由得想到了一个关于抚仙湖的神秘传说。
在云南澄江县,据当地人讲,平日天气晴好、风平浪静的时候,站在附近的山上,偶尔可以看到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墙基显影,但是由于湖水太深,始终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古城的存在。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水下古城吗?这一切成了耿卫心中的一个不解的谜团。
为了进一步探明真相,耿卫先后38次潜入该水域进行探测并拍摄了大量的水下录像,随后把相关的资料写成专题报告,向云南省有关部门和相关的专家作了通报。
编辑本段水下考古
一时间人们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水下建筑是码头、水坝,有的认为是祭祀台、庙宇,还有的则认为是古城
这一切又为烟波浩渺的抚仙湖披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
那么湖底的“水下遗迹”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传说中的古城,它又是历史上哪一座城市呢?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中国水下考古队正式进驻抚仙湖,一场声势浩大的水下考古就此拉开了帷幕2005年12月云南澄江抚仙湖下,通过进一步的探测发现,古城中有8座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其中一座高20多米、相于十层楼高的类似金字塔的建筑最引人注目。
据发现者介绍,这群古建筑除了这座“金字塔”型的建筑之外,还有一个底座宽为63米、高21米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巨大建筑。
在这些建筑群中间,还有一条300米长、7米宽的石板路,上面镌刻着精美的图案,另外的建筑很可能是当时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抚仙湖地形图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葫芦,水下遗址主要在湖的东北部区域,考古队重点要探测的位置也就是在这里。
这次考古除了有专业的水下考古人员潜到湖底进行勘测之外,还动用了一个专门从事水下探测任务的潜水器“蓝鲸”号,对水位较深的区域进行探测。
“蓝鲸”号潜水器里面可以乘载4个人,上面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最先进的声纳扫描仪,曾经多次执行深海目标的探测与定位的任务。
那么这次考古能否解开抚仙湖下的重重谜团呢?潜水器进入遗址所在的水域,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散落在湖底的形状规整的石块。
随着潜水器的推进,专家们在声纳显示器上发现了一堵南北走向的石墙。
与此同时,考古队的潜水员在遗址的浅水域发现了一条石板铺就的类似于街道的建筑物。
潜水员在通过一段开阔的平地以后,一座气势雄伟的带有台阶的高台式建筑映入眼帘,踏着布满青苔的石板拾阶而上,这座建筑曾经散发出的那种庄严、神圣感依然历历在目。
据初步考证,这是一座2000前的古城,很可能是历史上记载的古滇国的国都。
根据抚仙湖周围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研究表明,当时的古滇国青铜文化已经比较发达,这次通过对水下古城的考古研究,对揭开古滇国兴衰之迷将提供重要依据。
编辑本段八大谜团
谜团重重是水坝、庙宇还是古城?根据司马迁《史记》等史书记载,战国时期,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便派出大将庄_率领大军来到滇地(现在的云南地区,征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
正当庄_准备班师回朝之际,偏偏赶上秦国入侵楚国,切断了他回路。
庄_索性在滇地称王建国,史称“庄_王滇”。
到了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中央王朝把滇国所在区域设为“益州郡”,下辖24个县,滇王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古滇文明逐渐衰弱,融入中原文明。
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关于古滇国的一切,逐渐湮没,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历史之谜。
至于俞元城,在有关的史料记载中曾经描述,西汉王朝在抚仙湖一带设立了俞元城,可是俞元城到隋唐以后再没有任何记载。
澄江当地一直流传这样的传说,“俞元古城和人都沉到湖底”。
因此,在第一次水下考古的时候,专家根据有限的线索初步推测这座古老的建筑可能就是古滇国国都或者俞元城。
云南大学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昆声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庆柱认为,有关水下古建筑群的疑点较多。
疑点之一,该建筑群通过声呐探测扫描,确定其面积大致为2.4平方公里,那么大的城市规模不是一般都城或者郡县所能达到。
在汉代,一般的中国县级城市仅有0.25平方公里,郡级城市一般为0.64平方公里。
疑点之二,建筑结构不一致。
无论古滇国国都还是俞元城的建筑结构应为土木结构,而水下古建筑群结构以石头为主。
疑点之三,符号、图案不太吻合。
从澄江、江川等地各种墓葬群中出土的青铜器来看,兵器是古滇国青铜文化的重要标志,在许多剑柄上都雕有奇特的动物造型,如变形的青蛙、呲牙的蛇头、猴头人身像等,这些图案刻画得较为清晰,面目表情可见。
而这次探秘发现的三道人工划痕、“0”“1”符号、七个规律排列的石孔、一张“人面图案”及象征太阳的图案只是简单的勾勒,看上去更原始古老,二者在此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不太一样。
民国《江川县志》有一段非常详实也非常生动的记载:清咸丰九年六月,“一日早起,忽有飓风吹荡,继而波涛山立,声呜雷响,殆有天翻地覆之势,远近惊讶,莫名所以。
约一时许,则又风平浪静,海面如镜。
少间,则见尖山对面抚仙湖深处有马二匹,灰色而黑鬃尾,由海中窜出,蹄波不濡,双双驶骋至孤山将抵麓,忽而又踅头窜回,如是三次,仍由原处而没。
至翌日,三日,亦覆如是,远近与湖滨村落之人均见之。
尖山驻军并将此事分头通报。”
谜一:水下“活人”据乘坐潜水艇沉人湖底和潜入水下的潜水员透露,抚仙湖水下尸体数不胜数,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人体库,这些水下尸体都是斜站着的,男尸前倾,女尸后仰,还会随着水的流动而游动,好像活人一般。
谜二:湖中大鱼抚仙湖中的大鱼有多大奶奶讲:有一次从省城回来,乘船过澄江海(抚仙湖,到了尖山时,海里大风大浪,船像树叶一样颠簸,不远处看到一个像船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大鱼的背脊谜三:桑田沧海康熙《江川县志》载:“饮虹桥,在抚仙湖中。
旧有大小两孤山,好事者冶铁为桥,跨两山之间,如虹饮然,故名,一夕风雨交作,桥与小孤山失所在,大孤山存。”“明洪武十年,江川地震,明星湾子沟有独家村,因地震陷落入湖。”“清乾隆十七年江川地震,秦家山抚仙湖边田荡入湖中者甚多,而最多者23户。”民国《江川县志》载:“抚仙湖滨有村曰冯家湾,其村关圣宫门首原有石埂一路,所以防波浪之淘田禾。
民国十三年(1924年四月十二日午时,石埂间忽响,声大震,冲出黄烟一堵,向湖之东南而去。
农人群往视之,石埂连田陷于湖内,旁边陷成大坑。”谜四:航空禁飞区抗日战争时期,一架***飞机,已经准备在呈贡机场降落,却突然偏离航向,神使鬼差地撞到抚仙湖畔的老虎山上,机毁人亡。
20世纪80年代,我军一架军用飞机飞临抚仙湖上空,突然仪表失灵,飞机失控,坠入湖中。
1992年11月9日抚仙湖发生特大风暴,千名渔民困于湖中请求空军援助飞机飞抵抚仙湖围着抚仙湖飞了一圈,而且飞得很高,人们有些费解,这究竟为什么?原来,空指首长介绍说抚仙湖列为“航空禁飞区”为什么列为禁飞区,它是否又是一个百慕大三角或大西洋中魔鬼地带一样的神秘地域?谜五:夜见光环1991年10月24日,旧历九月十七,正好是“霜降”日,夜间月明星稀,风平浪静,张玉祥等人驾船到湖中捕鱼,发现从湖中冒出一个发光的圆盘,像个光环,十分醒目耀眼
谜六:水底建筑盛传,抚仙湖古时候是一个很大的坝子,坝子里有一个繁华的城池,一场像水漫金山一样的大水淹没了这个坝子,那个热闹非凡的城池也在这场灾难中沉入水底。
人们在湖上行船,风平浪静的
抚仙湖考古中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抚仙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古城位于抚仙湖底,水下考古需要有精良的技术设备,前期投入巨大。
其次,抚仙湖底的地质条件复杂,水下古城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和淤泥的覆盖,这需要更高质量的考古设备和技术。
最后,水下考古需要避免对考古地点的破坏和损害,考古行动需要谨慎小心,不能造成对考古地点的损害。因此,抚仙湖考古需要中断。
综上所述,抚仙湖考古中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技术设备的支持,也需要对考古地点的保护,这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技术、环保等多方面因素。
2000年11月13日,云南的权威报纸《春城晚报》发表了《抚仙湖里有古城》,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二级潜水教练耿卫和职业摄影测量员贺杰的发现,使这个小城一时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世界从此知道了中国有个澄江、澄江有个抚仙湖、抚仙湖水下有一座古城,形成一股水下古城热。
为了进一步探明真相,耿卫先后38次潜入该水域进行探测并拍摄了大量的水下录像,随后把相关的资料写成专题报告,向云南省有关部门和相关的专家作了通报。
抚仙湖位于云南玉溪市境内,是一处拥有悠久历史人文特色的湖泊,也是高原自然湖泊之一,在这里的可以有一种放飞自我的畅快感,令人无比的轻松谢意,下面给大家分享抚仙湖旅游攻略。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澄江市,距离昆明52公里,海拔1722.5m,是中国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深水湖,蓄水量相当15个滇池和6个洱海。同时它也是云南最清澈干净的湖泊,水质达到I类,即可以直接饮用级别。
如今的抚仙湖是云南的风景名胜区,为保证水质,已经禁止游客下水游泳了,但是在以前,这里曾是很多潜水爱好者的圣地。耿卫,从小在抚仙湖长大,是一名职业潜水员,在一次潜水中,发现水下有古建筑遗址,让他想起当地的一个神秘传说,说抚仙湖底沉着一座古城。
后来耿卫又多次潜到湖底,并拍摄了大量照片,发布在云南《春城晚报》上,引起了人们的各种猜测,有说水下建筑是祭祀台,有说是码头,有说是古城,众说纷纭,也引起了央视和考古队的注意。
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中国水下考古队来到抚仙湖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水下考古,动用了装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最先进的声纳扫描仪的潜水器“蓝鲸”号,里面乘载着4个人,进入遗址所在的水域,央视进行同步电视直播。
考古队共进行了两次水下探秘,发现了大面积的石块、石墙、台阶、街道、建筑物,上面长满青苔,据乘坐潜水艇的潜水员透露,抚仙湖水下漂浮着无数的尸体,像个人体库一样,斜站着,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随着水的流动游动,看着非常恐怖。
有专家推测这座遗址可能就是古滇国国都或者古俞元县城。古滇国是古中国最神秘的三个古国之一,出现于战国初期,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后于西汉初年神秘消失。
至于俞元城,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6年,西汉王朝置澄江为俞元县,只是后来,古俞元县城忽然消失了,此后再无史料记载,它何时消失的,怎么消失的,无人知道。不过当地民间有个传说,说抚仙湖下沉着一座古城,“俞元古城和人都沉到湖底”了。
只是后来在湖底探测到遗址规模超过了汉代一般郡县面积,大了好几倍,且建筑结构以石头为主,而俞元城的建筑应为木结构,所以有专家猜测这应该是古滇国国都而不是古俞元城。
但是也有专家提出疑问,古滇国的图案大多为动物造型,如蛇头、猴头、青蛙等,而抚仙湖底探测发现有“0”“1”符号、一张“人面图案”
、七个规律排列的石孔及象征太阳的图案,看起来更原始古老。
因此,抚仙湖底沉着的古城到底是俞元城还是古滇国国都,或者是一座历史年代更古老的古城,因史料太少至今并无定论。
不过因为这座水下古城,倒是给抚仙湖增添了不少神秘的气息,据说天气晴好时,站在高处可以看到古城遗址,抚仙湖水能见度非常高。
如今的抚仙湖是昆明的后花园,相比游客如云的洱海和泸沽湖,抚仙湖显得更安静些,来此的游客大多为昆明及澄江周边的云南本地人。
抚仙湖位于云南昆明的澄江县,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泊,湖水清澈透明,是全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抚仙湖的时光栈道景观丰富,在这里能使人体会到面朝大海的幸福,月亮湾湿地公园是度假的不错选择。
抚仙湖在哪里这潭好水位于昆明东南方向的澄江县,距离昆明60多公里,1小时的车程。蔚蓝清澈的湖水,四周郁郁葱葱的群山围绕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让抚仙湖成为了一个隐于深处的度假天堂。
抚仙湖最深处约155米,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泊,因而全年湖水十分清澈透明度可以到5米,是全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水温常年维持低温度,湖面平静无波,用古人的“琉璃万顷”形容它真的十分贴切啊~
在这里可以划船、游泳、潜水、登山、看日出、漫步沙滩、还有抖音里最火的仙人掌,确认过眼神,可以加入夏天玩水的心愿单。
抚仙湖行前参考1.抚仙湖气候
有着“昆明后花园”称誉的抚仙湖,气候和春城昆明差不多,加之有湖泊的调节,湿度更高,因而整个气候寒暑变化不大,最佳旅游时间是春夏季节,每年的2月—10月份。云南天气都有“十里不同天”说法,临近出游日期可以直接查看抚仙湖实时天气
春夏季节气候
3-8月
初春时候抚仙湖温差还有点大,早晚冷,但白天以晴天为主,气温在15-25度左右,过了3月份后如果持续天晴,就到了抚仙湖最为迷人的季节了,不过中午时候会有阵雨,略微降降温度,气候就很舒服啦,也不影响出游。
夏天的清凉抚仙湖
秋冬季节气候
9-2月
入秋后抚仙湖的下雨减少,晴天的日子会比较多,但已经很少有潜水的了,到了冬季,气温大概在10-20度,到抚仙湖游玩就不建议玩水了,这段时间属于抚仙湖淡季,不过可以欣赏到海鸥和古树倩影,也是不错的人少景美目的地呢。
冬日海鸥齐飞
2.行前参考
穿衣指南
都说所以玩海是体验,而玩湖则在欣赏。如果抱着这样的想法,只需要是度假的衣服便可以啦,尽情享受清新的空气,天然氧吧~方便也可以带白色衣物或浅色系服装,拍照时会和清纯蓝澈的湖泊更配噢~~如果春夏出行,当然下水装备必不可以少。冬季温度低,需要带上防寒的外套,最低到零下1度不过这样的日子不会超过一周。
准备物品
由于地处高原,无论那个季节,到抚仙湖都要带雨具、太阳镜、帽子、防晒用品。
抚仙湖景点推荐1.仙湖时光栈道
关键字:清氧SPA最美湖岸亲临蓝湖浪漫时光景观丰富
游玩时间:1小时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免费
内容介绍:
栈道离抚仙湖很近,西至尖山,东到海口镇,总长约22公里,非常的震撼,在这里你能体会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幸福。沿着栈道漫步,两边是四季不断的鲜花绿草,抚仙湖如一颗蓝色的大宝石镶嵌在地上,如同走进一片蔚蓝、一脉清幽的岁月。
2.月亮湾湿地公园
关键字:网球场地亲子乐园人工海滩
游玩时间:3小时开放时间8:30-20:30
门票:水牌价30元
内容介绍:悦椿酒店开发建设并管理的著名景点,门口设有停车场,对于入住悦椿的客人免门票,旁边的云之梦酒店是否免费看运气,哈哈~“高原上的夏威夷”其实形容的便是这个地方,度假游玩不错选择地,到这里一定要带游泳装备哦~17.4万平方米湿地公园,上千种亚热带植物,迷人的风情沙滩、水上俱乐部、十几种运动项目,让您在自然生态的绿色世界里,尽情感受度假的浪漫与运动的激情。
3.孤山风景区
关键字:访奇探幽仙湖夜月寻迹古滇古刹碣石看“青鱼阵”阳光海岸旅拍
游玩时间:建议1天开放时间8:30-20:30
门票:水牌价70元
内容介绍:孤山在阳光海岸的对面,放眼望去,四周湖水碧绿如玉,难怪孤山又称“环玉山”。传说澄江是沉江的意思,古滇国曾在这里辉煌,如今古城沉于抚仙湖底,只留下了孤山,孤山离岸边不到1公里,上了快艇几分钟就可以登上孤山。这里主要可以看到抚仙湖神奇的:“两湖相交,鱼不往来”、嗑瓜子的神鱼、青鱼阵??对面的阳光海岸是开发比较早的景点,近几年又新开了巴厘岛·海景文化园,园内有漂亮的海边花海.热气球.皇家马车.钢琴花园.法拉利超级跑车.以及丰富的水上娱乐项目.是拍摄婚纱照以及旅游度假的绝美圣地
4.禄充风景区
关键字:4A景区湖光山色苍山古树渔村生活碧湖蓝天
游玩时间:半天开放时间8:30-18:00
门票:水牌价30元
内容介绍:坐落在抚仙湖西岸,景区里有麒麟山,尖山、笔架山,前临湛蓝如镜的抚仙湖,既有背面山气的滋养,又有前面水秀的浸润,像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图。景区常年气候温和,古树成荫,人杰地灵,历史上有“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美誉。
1、四古
(1)帽天山古生物化石
帽天山位于澄江县城东部,距县城9公里。帽天山首发点发现的5.3亿年前寒武纪时期古生物化石,是世界上特异门类最多、埋藏保存最佳、外型最精美、品质最优良,稀世珍宝级的化石,被誉为“二十世纪惊人发现”。
这里有人类始祖——云南虫,昆虫远祖——抚仙湖虫,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现代动物界的“根”。澄江化石地,是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和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2)水下古城
澄江传说中被湖水淹没的东汉时期俞元古城址。抚仙湖水下古城遗址位于右所镇矣旧村委会,距澄江县城8公里。据史载,公元前106年,西汉王朝置澄江为俞元县。后来,古俞元县城突然消失了。
2000年和2006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两次抚仙湖水下探秘直播,试图揭开古遗址的神秘面纱。2000年和2006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两次抚仙湖水下探秘直播,专家依据发现水下类似城墙的石砌建筑物、图案、符号和打捞到的物件推测,澄江可能是古滇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3)小屯关索戏
关索戏是明代屯堡文化的遗存,仅流传在阳宗镇小屯村一带,属古老而稀有的傩戏剧种,演出内容以三国蜀汉时期大将关羽之子关索事迹为中心,有很高的学术和文艺价值,被称之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4)金连山古墓群
金莲山东汉古墓群位于右所镇矣旧村委会,距县城约3公里。该墓地是云南省迄今发现最大的一个滇青铜文化时代的墓地,发现的器物类型有兵器、农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明器等,其中明器和叠肢葬最具特色,记录下了古滇人生活的片断,展示了两千年前古滇先民奇异的文化和风俗,揭开了古滇人生活的神秘面纱,对古滇文明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2、四绝
(1)界鱼石
隔河是连接抚仙湖与星云湖的唯一河流河岸,石壁上刻有“界鱼石”三个字,星云湖的大头鱼至石而返,抚仙湖的抗浪鱼抵石而回,彼此互不干扰,绝不越雷池半步,故有“两湖相交,鱼不往来”之说,真可谓奇观。
(2)鲭鱼阵
鲭鱼阵是抚仙湖一宏大奇观,抚仙湖青鱼阵多见于每年的5月至8月份,数百数千条鲭鱼在大鱼的引领之下巡游湖中,嬉戏游乐,因常出没于月圆之夜,又称为“鲭鱼戏月”,场面壮观而神秘。为此,抚仙湖又有“鲭鲭鱼戏月”的别称。
(3)车水捕鱼
流传在抚仙湖西岸禄充、立昌、明星三个渔村一种奇特的抗浪鱼捕捞方法。它依托抗浪鱼在汛期喜欢在沿湖岩洞涌出的泉水里产卵的习性,渔人们用古老的龙骨水车将泉水分渠引入抚仙湖,引导抗浪鱼逆流而上,进入貌似一顶圆锥形大帽子的竹编鱼笼,当地百姓形象地把这种捕鱼方法叫做“请君入翁”法。
(4)铜锅煮鱼
车水捕鱼的方式古朴奇特,铜锅煮鱼的方式也别具一格。铜锅煮鱼主要煮的是抚仙湖中的青鱼、鲤鱼和草鱼等土著鱼种,其中,铜锅煮抗浪鱼尤为出名,用抚仙湖的鱼和清水,配上当地人制做的佐料,再加上火候,铜锅煮出的鱼味道鲜美爽口,百吃不厌。